避雷器安装要求
1、在AC供配电系统中,为防止SPD老化短路造成系统故障,SPD安装线路上应有过电流保护器件,并选用有劣化显示功能的SPD;
2、避雷器应尽量安装在被保护设备内,若无法安装在被保护设备内时,必须先将SPD安装在安装盒内,再安装在附近的墙上或靠近被保护设备的其它地方; 3、SPD连接导线长度不宜超过0.5m,接地引线应尽量避免与电源线紧挨平行布设,并宜粗、短、直;
4、当SPD1至SPD2的线距长度小于10米时, SPD2至SPD3的线距长度小于5米时,需要在SPD之间应加装退耦电感;
引下线的整改:采用Φ12热镀锌圆钢在建筑物的拐角转弯处应尽可能的设置引下线,引下线之间的间距不大于18米(三类应为24米,一类不大于12米)。建筑物本身接地电阻达不到要求或建筑物本身无钢筋混凝土基础的,需要另行增设人工接地地网。
等电位措施的整改:楼面上所有的金属构件均要就近与避雷带或避雷网格作不少于两点的等电位连接。(其目的便于雷电流的多渠道的泄放)。
接地电阻的标准:要求冲击接地电阻不大于10欧姆。
市场上绝大多数建筑钢筋,只要其直径大于8毫米,都可以用来制作避雷针,只需在安装上去以后在其表面涂刷一到两层防锈漆即可,其价格非常低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避雷针是没有品牌的,因为避雷针只是接闪器中的一个小类,而任何金属构件都可以用来做接闪器。只强调避雷针的作用,强调品牌的避雷针,而忽视了其它接闪器的共同接闪作用,忽视了接闪器脱离了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就不能发挥作用的客观事实,这种观念是有害的,需要加以纠正。
合理选用避雷针保护范围的计算方法
常用避雷针(这里仅指单针)保护范围的计算方法主要有折线法和滚球法。“折线法”的主要特点是设计直观,计算简便,可节省投资,但不适用于高度大于20m的建筑物;“滚球法”的主要特点是可以计算避雷针或避雷带与网格组合时的保护范围,但计算相对复杂,按此方法计算出的投资成本较大。
在这二种计算方法中,“折线法”是比较成熟的方法,在电力系统又称“规程法”,即单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是一个以避雷针为轴的折线圆锥体。单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在DL/T620-997《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标准中有所规定;“滚球法”是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推荐的接闪器保护范围计算方法之一。我国建筑防雷规范GB50057-1994Z中也把“滚球法”强制作为计算避雷针保护范围的方法。滚球法是以hR为半径的一个球体沿需要防止击雷的部位滚动,当球体只触及接闪器(包括被用作接闪器的金属物)或只触及接闪器和地面(包括与大地接触并能承受雷击的金属物),而不触及需要保护的部位时,则该部分就得到接闪器的保护。近几年来,国标中规定的“滚球法”也开始得到行业的认同,但在实际运用中“滚球法”也碰到一些问题,特别是在计算天面避雷针保护范围的时候。总的来说这二种算法各有特点,一般高层建筑更多的使用“滚球法”。